2月21日,記者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了解到,我省通過強化“政策制度、資金保障、考評督查、管理保護”四項措施,努力將全省烈士紀念設施打造成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主陣地。
烈士紀念設施是重要的紅色資源,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窗口,為了把烈士紀念設施建好、管好,把作用發揮好。我省強化政策制度措施,研究制定相關方案,對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以及提質改造工作進行體系化、全流程制度設計。同時,為解決提質改造工程形式不規范、標準不統一等突出問題,會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制定印發《青海省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建設技術導則(試行)》,率先在全國出臺首個烈士紀念設施建設規范。
強化資金保障措施。在充分利用中央財政資金開展烈士紀念設施維修改造的同時,經多方協調爭取,從2019年開始,省財政每年安排烈士紀念設施維修改造專項經費1500萬元。三年來,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共下達經費9649萬元,對全省各地烈士紀念設施分批次、分重點進行維修改造,且將60%以上的資金用于陳展場所、陳展設施建設,進一步充實烈士紀念設施的精神文化內涵,增強英烈事跡、英烈精神宣傳教育感染力,紀念設施整體面貌大為改觀。
強化考評督查措施。全省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加強與宣傳、教育、文化、旅游等職能部門協調,將烈士紀念設施建設保護納入長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納入文明城市、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活動考評內容,納入退役軍人事務綜合督查范圍,形成推進工作合力。
強化管理保護措施。聯合省檢察院制定管理保護方案,建立烈士紀念設施定期巡查制度。各地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檢察院定期對轄區烈士紀念設施情況定期巡查,切實避免管理保護“盲區” ,并堅持邊查邊改、以查促改。對散葬烈士墓進行徹底排查,應遷盡遷。對未能遷移的,在所屬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設立專門管護點,明確管護責任,確保每一處散葬烈士墓得到有效管理保護。(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