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協
藏文版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無障礙閱讀  |  進入關懷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專題專欄 / 專題 / 法治青海

把系統觀念法治思維貫穿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

來源: 青海日報    發布時間: 2021-04-13 13:59    編輯: 馬燕燕         

  市域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治理在市域范圍的具體實施,既是承省啟縣的治理樞紐,也是抓縣帶鄉的治理引擎,具備的特殊定位、特殊作用和特殊優勢,都要求我們必須把市域社會治理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關鍵一環和撬動地方治理的戰略支點,以確保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居樂業為目標,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把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貫穿到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讓群眾有更多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堅持以系統觀念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的運行體制機制不斷向成熟完善轉變

  市域社會治理是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以系統觀念為牽引帶動,始終做到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將發揮制度優勢作為提升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實現發展與安全、結構與質量、效能和效果相互統一。要完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體制。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優勢,健全完善黨委領導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將社會治理置于市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把社會治理要求貫徹到行業、系統、領域的條和線上,依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把社會治理措施落實到人、地、物、事、組織的點和面上,以黨的政治領導強化治理動力,以黨的思想領導凝聚治理合力,以黨的組織領導激發治理活力,形成推動治理的堅強保障。要完善聯動融合、集約高效的負責體制。健全社會治理相關部門之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聯動的協調機制,完善市域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社會治理工作機制,科學界定各部門之間權責邊界,積極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市域社會治理格局,實現社會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匯集起推動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整體合力。要完善程序科學、環節完整的協商體制。加強市域協商民主制度建設,構建群團組織助推體制,完善黨建帶群建制度機制,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改善民生貫穿于地方治理的全部工作中,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的治理實踐,讓各類主體有序參與治理實踐,推動形成協商主體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程序科學、制度健全的城鄉社區協商局面。要完善開放多元、互利共贏的協同體制。創新基層自治的實現形式和載體,大力培育發展城鄉基層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專業調處類等與社會治理事務相關的社會組織,引導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治理工作中,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監管,引導形成對治理專業力量的有效補充。要完善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參與體制。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創新社會力量組織和發動方式,廣泛動員城鄉群眾參與社會治理,依法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健全志愿服務激勵保障機制,壯大群防群治隊伍,構建基層“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更有力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二、堅持以法治思維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的預防預控能力不斷向精準高效轉變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支撐保障。新時期市域社會治理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遵循,立足“市域”這個特殊層級,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用法治思維防范風險、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要建“網”防“面”。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緊緊圍繞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風險、社會治安風險、公共安全風險、網絡安全風險,完善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機制,提升應對處置能力,織密織牢風險防控網絡,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把重大風險防范在市域、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要堵“源”控“點”。完善矛盾風險預測防范化解體系,準確把握矛盾風險產生的“原點”源頭,牢牢抓住影響政治安全的重點地區、重點群體,影響社會治安的重點領域、重點問題,影響公共安全的重點行業、重點場所,影響網絡安全的重點部位、重大隱患,影響和諧穩定的重點矛盾、重大糾紛,實現公共安全全覆蓋、全鏈條、全要素管理。要以“制”強“治”。深入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網絡空間綜合治理等制度機制常態化,既把功夫花在日常工作上力求標本兼治、鞏固成果,又要及時針對新情況、新問題進行研判分析、建章立制,發揮好制度機制的治標治本作用,把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當中,推動形成社會治理的“良性循環”。

  三、堅持以強基導向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的基層基礎水平不斷向堅實穩固轉變

  市域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力量在基層,成效最終體現在基層。抓基層打基礎。以市域社會治理試點為帶動,發揮基層治理橋頭堡功能,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投、力量下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小矛盾小問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把平安注入群眾的衣食住行中。抓規范強服務。以提升市域公共服務均等化、便捷化、精準化為目標,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解決人民群眾最盼、最急、最憂的突出問題。要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問題,積極拓寬服務群眾半徑,加強和完善“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抓示范強引領。以我省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方案中明確的88項共性工作指引和21項區域特色工作指引為標準,聚焦目標趕進度、提質效,對標要求找差距、補短板,鼓勵引導各地區有側重有計劃地探索總結典型經驗做法,打造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市域社會治理樣本。抓智治強支撐。要把信息化和智能化作為新時代市域社會治理的有效方法路徑,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擴大數字化手段在各領域的推廣應用,讓城市更加智慧、生活更加便捷。堅持集約化理念,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構建精準高效的市域風險防控體系和服務供給體系,以信息技術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智能化。

  (作者:劉保成為青海省委政法委副書記)

亚洲涩福利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