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協
藏文版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無障礙閱讀  |  進入關懷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專題專欄 / 專題 / 小財政大民生 / 收入分配

從311元到32500元 西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03倍

來源: 西寧晚報    發布時間: 2019-09-22 09:41    編輯: 馬燕燕         

  “上世紀60年代每月我的工資僅有38元,現在每月我都可以領到近4000元退休工資。收入的穩步增長讓我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了。”今年78歲的肖女士對記者說。

  若將肖女士幾十年來的收入畫成曲線圖,那么我們可以看到,這條曲線幾乎與西寧市城鎮居民收入的曲線圖走向相同。市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957年西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311.4元,2007年首次突破萬元(10636元),到2018年達到32500元。從1957至2018年,我市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03倍,翻了10番,年均增長7.9%。

  城鎮居民收入來源呈多元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城鎮居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市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采取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等措施,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城鎮居民收入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態勢,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鎮居民收入來源呈現多元化,改革開放前,工資性收入占城鎮居民收入的9成以上;改革開放以后,以養老金為主的轉移性收入增加較快,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從無到有。2018年城鎮居民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轉移性四項收入比重分別為61.9%、11.2%、6.9%、20.0%。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8倍

  縱觀70年,西寧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8年我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04元,和1952年的55元相比,增長208倍,翻了7.7番,年均增長8.43%。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多項政策和措施引導和鼓勵農民脫貧致富,從上世紀80年代的糧食保護價、糧食最低收購價、發展集體經濟和多種經營,到上世紀90年代后的勞務經濟、取消“三統一提”清理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農村稅費改革等等,都是保護農民收入增長的具體措施。近年來,在貫徹落實中央的惠農、強農、富農政策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我市農民增收的相應措施,如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設施農業、做大做強農區畜牧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等,通過各項政策的落實,全市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小言)

亚洲涩福利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