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海東市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技能,增加群眾收益,全年共向省內外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54.9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48.1億元。
海東市在進一步鞏固提升季節性勞務輸出新疆“金秋拾棉”、海西“枸杞采摘”勞務品牌質量和效益的同時,挖掘和培育形成了一批以樂都區“高原電建設”“蒲臺水暖工”、循化縣“撒拉艷姑刺繡”等14大區域特色鮮明、勞動力就業穩定、經濟效益突出的新興勞務品牌,實現了貧困勞動力跨地區轉移就業;該市拉面經濟“帶薪在崗實訓+創業”模式推廣,將貧困勞動力進行短期培訓后,派往省外拉面店帶薪“跑堂”培訓,實現“一人拉面,全家脫貧”的目標,全市997名精準識別戶通過“鄰幫鄰、親帶親”的方式開辦了拉面店,完成“帶薪在崗實訓+創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培訓3523人,開辦扶貧拉面店200家,精準扶貧戶從事拉面經濟1137人,“拉面經濟”產業已發展成為海東市農民群眾的“脫貧經濟”“致富經濟”。
同時,海東市按照“面向貧困戶公開招聘擇優聘用”的原則,在全市每個貧困村開發一個公益性崗位,去年全市共開發貧困村公路養護農村保潔生態管護等扶貧公益性崗位278個。目前,全市已累計開發貧困村公益性崗位645個,公益性崗位覆蓋率達100%。(張多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