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協
藏文版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無障礙閱讀  |  進入關懷版   
您的位置: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專題專欄 / 專題 / 走進三江源 / 理論文章

生態保護:思路決定出路

來源: 青海日報    發布時間: 2016-11-17 10:02    編輯: 馬燕燕         

  作為欠發達地區,黃南面臨既要保護生態又要發展經濟的巨大壓力,如何解決這一突出矛盾?

  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態美。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黃南還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治理難度在增加,資源約束在趨緊,環境壓力在加大。

  “十二五”以來,黃南州圍繞生態體系、產業體系、保障體系、生態文化體系、基礎支撐五大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和恢復濕地系統、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態系統、維護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職能作用,先后組織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防沙治沙、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

  一座座綠意盎然的山嶺,一條條碧波蕩漾的河流,一株株青翠欲滴的林木,一個個熱火朝天的造林場面……放眼黃南大地,這一切無不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黃南的生態保護正在實現著前所未有的跨越。

  “從身邊綠起來、從人多的地方綠起來、從城市周邊綠起來”,黃南州生態建設緊咬“營林”這一基礎工作不放松,以狠抓天保工程、公益林高標準造林等造林項目為突破口,以項目為支撐,全面創新營林機制,著力打造綠色黃南、美麗黃南,營造林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造林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歷史性突破。

  既注重生態環境之美,也注重塑造人的心靈之美,努力建設綠色家園、宜居家園、精神家園。黃南州以規劃為引領,一手抓節能降耗、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態建設,調整政績考核辦法,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引導各級領導干部樹立生態價值觀、綠色政績觀,讓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犧牲的群眾得到合理補償。

  如果說增水增草增綠是看得見的改變,那么,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的明顯變化,則象征著新的現代農牧業生產生活方式正在三江源地區逐步推進,這是一種深刻的變化,將對生態保護注入可持續的動力。

  有了綠水青山,不愁金山銀山!“建設智慧生態畜牧業平臺是貫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加強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經濟,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共贏,推進青海綠色文明崛起’的重要舉措。

  正因為山是青山,水是碧水,以有機畜牧業為龍頭的黃南高原現代畜牧業才能夠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真正體現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生態經營理念”。

  毋庸置疑的是,以生態文明理念實踐科學發展觀,隨著黃南州生態保護的不斷深化,必將對這一地區未來的發展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姚斌

亚洲涩福利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