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志辦〔2016〕13號
《青海年鑒》各供稿單位:
《<青海年鑒>(2016年)組稿方案》已經編制完成,現印發給你們,請各供稿單位根據方案要求認真組織實施,盡快確定組稿和撰寫人員,抓緊稿件的組織和撰寫,按時保質完成任務,確保年鑒如期出版。
青海省地方志辦公室
2016年3月7日
《青海年鑒》(2016年)組稿方案
《青海年鑒》是在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管、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辦、青海年鑒社編纂出版的綜合性年度資料性文獻,1997年創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一年一鑒,已連續出版19卷。《青海年鑒》旨在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為地區發展提供借鑒,為社會各界了解青海、建設青海提供基本的信息資料。2016年卷將全面記述全省2015年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情況,系統反映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和發生的新變化、新面貌。為切實做好《青海年鑒》(2016年)稿件的組織和撰寫工作,保證供稿質量和報送時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供稿總體要求
(一)各單位提供的稿件應做到觀點正確,嚴格遵守國家關于保密、著作權、出版、廣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對外政策和關于臺港澳問題的方針政策。凡規定不宜公開刊載的資料一律不選用。
(二)為做到分類科學,層次清晰,領屬得當,編排有序,更好地反映地方特色和年度特點,本卷年鑒對框架結構和表現形式作了適當調整,請各撰稿單位按照新的要求組織撰寫和提供稿件。
(三)各單位報送的稿件內容要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發展狀況,著重選取具有資料價值、存史價值,能夠突出反映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特點和年度亮點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等內容進行編寫,突出重點,擇其要而記之,避免不分情況、材料堆砌、泛泛而談。
(四)稿件采用條目體編寫,避免總結式、公文化痕跡。堅持實事求是,用事實說話,從實而書、寓理于事、述而不論,避免使用襯托、夸張、渲染、虛構、評述等寫作手法。敘事開門見山、開宗明義。語言樸實、精練、流暢,言簡意賅,力戒大話、空話、套話。
(五)稿件內容反映的時間斷限為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將事件交代清楚,可以適當向前追溯,但不收錄2015年12月31日之后發生的事件及產生的數據。
(六)2016年版《青海年鑒》將在繼續做好圖照專輯的同時,增加文字插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動直觀地反映各行各業所取得的新成就和發生的新變化。請各單位在提供文字稿件的同時,提供適當數量具有代表性和存史價值的圖照,并將其插編在報送文稿的相應文字處。具有全省、全國和國際影響的重大新聞圖片將作為專輯圖照的備選照片,請單另報送(圖照提供數量及質量要求詳見后面的“圖照專輯”內容)。
(七)各單位稿件需經本單位負責人審定簽字并加蓋單位印章后按時報送,稿件報送截至時間為2016年4月30日。
(八)請各供稿單位將紙質文稿寄送青海省地方志辦公室青海年鑒社,并發送電子郵件(地址:西寧市黃河路20號;郵箱:aa6128798@163.com;電話:0971-6128716;傳真:0971-6128798 0971-6128716)。每個稿件最后須注明撰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系電話。以單位名義撰寫的應注明單位名稱。稿件采用后按有關規定支付稿酬。
(九)各供稿地區、部門、單位的領導要高度重視稿件編寫工作,有地方志工作機構的由地方志工作機構進行編寫,無地方志工作機構的應指定綜合部門編寫。要組織安排熟悉情況、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年鑒編纂經驗的同志,按要求做好此項工作。各單位接此方案后,請盡快確定撰稿人,并于3月30日前將撰稿人員名單報送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報送表樣見附件)。
(十)省“四大班子”稿件字數控制在1.5萬字以內;省紀委、省法院、省檢察院、省軍區、武警青??傟牳寮謹悼刂圃?萬字以內;省委各部門和省政府各組成部門稿件字數控制在7千字以內,其他職能部門稿件字數控制在5千字以內;各市州稿件字數控制在7千字以內;各縣、市、區、行政區(以下簡稱縣)稿件字數控制在1.5千字左右;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聞單位、金融機構、省屬企業和中央駐青單位等稿件字數控制在3千字左右。
二、框架結構
《青海年鑒》(2016年)主要由圖照專輯和文字兩大部分組成,文字部分設特載、專記、概況、大事記、政黨?政務、軍事、法治、經濟、社會事業、市州概覽、集體?人物、統計資料、地方性法規13個篇目。根據實際內容,除個別地方外,全書總體結構基本按篇目、欄目、分目、條目四個層次編排。為使稿件條目與鑒書的實際編排相對應,各單位稿件中的條目請統一用黑體字打印,并在條目名之前用“◆”符號加以標識,條目名之后不加任何標點符號,間空一字后編排正文。
三、供稿內容、具體要求及供稿單位
(一)圖照專輯。由各供稿單位提供3-5幅圖照(含文字插圖,全省性的重大新聞圖照主要由新聞媒體提供)。
照片選錄要求:
1.主題要求。照片主題新穎、構圖精巧、圖像清晰,中心與重點突出,力求資料性與藝術性俱佳。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所刊照片應保持原有事實,不用人工合成圖、模型、效果圖等。
2.時限要求。所刊照片應為反映2015年度事件的照片,做到與年鑒內容反映的時限范圍相吻合。
3.內容要求。以客觀反映我省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的重大成就和重要事件為主要標準。
(1)重要會議。主要反映中共青海省黨員代表大會、省委全委會議、省人民代表大會、省政府全體會議、省政協委員會等會議照片。
(2)領導重要活動。主要反映黨和國家領導人來青視察指導工作、省黨政主要領導人出席重要活動等方面的照片。一般不用單人照。
(3)具有全省、全國和國際影響的重大活動照片,如:環湖賽、青洽會、藏毯會、“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三江源”國際攝影節等。
(4)重點建設項目的簽署、開工、建成等方面的照片。
(5)重要外事活動照片。
(6)推動旅游事業發展、宣傳大美青海方面的有關照片。
(7)其他反映我省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和具有一定新聞價值的圖片。
4.攝影質量和文字說明要求。選用照片的最長邊原則上一般應在3000像素以上,每幅照片單獨保存為JPEG格式,文件大小應在2MB以上。照片的文字說明應簡潔精練,時間、地點、人物(包括姓名、職務及在照片中所處的位置)、事由等要素的表述應完備、準確。
(二)特載。主要收錄2015年7月29日中共青海省委十二屆九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青海省委全會關于加快整體脫貧步伐的決議》、省委書記駱惠寧在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上的講話和省長郝鵬在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前兩個文獻由省委辦公廳提供,后一個文獻由省政府辦公廳提供)。
(三)專記。專題記述“三區”建設的新舉措、新成效,總字數控制在3萬字以內(由省“三區”建設相關牽頭單位供稿)。
(四)概況。主要收錄自然地理、行政區劃、歷史概況、資源、人口?民族?宗教等內容(由青海年鑒社組稿)。
(五)大事記
1.2015年大事記(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辦公廳供稿,青海年鑒社統稿)
大事記內容收錄標準:
(1)重要會議。指中共青海省黨員代表大會、省委全委會議、作出重大決策的省委常委會議;省人民代表大會、省人大常委會有立法行為的重要會議;省政府全體會議、研究決定重大事項的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性會議;省政協委員會;民主黨派和群眾團體召開的換屆大會;在我省召開的國際性或全國性會議。
(2)重要政策和法規、規章的發布實施。指省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的地方性法規、省政府出臺的重要行政規章等。
(3)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指全局性的改革措施的出臺,重點建設項目的簽署、開工和竣工,有重大影響的基礎設施項目的開建、建成,規模較大的企業集團入駐等。
(4)重大經貿活動。指我省和在我省舉辦的各類大型活動,包括全省性、全國性、國際性的招商引資、商品展銷等活動。
(5)重大的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指我省和在我省舉辦的具有全省、全國和國際性影響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方面的重大活動,重要民生建設項目的開工與竣工,如新辦大中專院校的建成開學、新辦大型醫院的建成開診等。
(6)區劃、機構及重要人事變更。指全省及各市(州)縣(區、市、行委)行政區劃及名稱的變更。省屬各部、委、辦、廳、局的重新設置與撤并,名稱的變更等。省四大班子和省紀委、省法院、省檢察院主要領導的任免。
(7)領導活動。指黨和國家領導人來青視察和指導工作,中央專項工作巡視組、檢查組對我省工作進行巡視、檢查、督導等(國家部委領導人來青的重要活動可適當收錄);省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出席的重要活動、副省級領導出席的涉及全省性工作的重要活動以及軍政、軍民方面的重要大型活動等。
(8)重要外事活動。外賓來訪一般只收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政黨領袖和駐華使節,對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體育等各界名人的收錄標準可適當放寬。省上主要領導帶團出訪的重要活動,與國外友好省份之間的交往,與國外重要合作項目的簽署等。
(9)特大自然災害和重大事故,奇異自然現象和重大生態環境變化,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和社會事件等。
(10)重要文物與考古發現。指有重要歷史價值的考古新發現,重要文物的發掘、收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或國家級保護單位的文物古跡的命名、修繕等。
(11)重要人物紀念和榮譽授予活動。指重要歷史人物和著名當代人物的紀念活動,獲得國家級獎勵和國際榮譽稱號人物的授獎授譽活動,進入院士行列的科研人員授職命名活動等。
(12)重大發明創造和重要科研成果。一般指獲得國家三等、省部一等及其以上級別獎勵的重大成果,具有特別學術價值或理論突破的研究成果,具有世界水平和代表國家先進水平產品的研制成功,其他具有國內、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
(13)省外大事在本省的獨特反映。有的事件發生在省外或國外但對我省產生了重大而獨特影響的,可視情況收錄。
2.2015年十大新聞(由青海日報社供稿)
(六)政黨?政務
1.中共青海省委。省委方面,主要記述其主要工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來青考察調研、重要會議(只收錄省委全委會)、重要文件(以表格方式選錄編排省委、省委辦公廳當年印發的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可以公開的重要文件)、重要活動(只專題記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人事變動(只記述省委常委的人事變動情況)、調查研究(只記述省委常委重要的調查研究活動)等方面的情況(以上由省委辦公廳供稿)。省委部門方面,主要記述紀檢監察(由省紀委、省監察廳供稿)、組織工作(由省委組織部供稿)、宣傳工作(由省委宣傳部供稿)、精神文明建設(由省文明辦供稿)、統戰工作(由省委統戰部供稿)、政策研究(由省委政研室供稿)、機構編制工作(由省編辦供稿)、省直機關工委工作(由省直機關工委供稿)、省委黨校工作(由省委黨校供稿)、檔案管理(由省檔案局供稿)、黨史研究(由省委黨史研究室供稿)、老干部工作(由省老干部局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2.青海省人大常委會。主要記述重要會議、地方立法、監督檢查、選舉和任免、重要活動、調查研究、代表工作等方面的情況(以上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供稿)。
3.青海省人民政府。省政府方面,主要記述主要工作、重要會議(只記述省政府全體會議)、重要文件(參照2015年版《青海年鑒》,以表格方式選錄編排省政府、省政府辦公廳當年印發的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可以公開的政策性文件)、重要活動(只記述全省性重大活動)、調查研究(只記述省政府領導重要的調研活動)等方面的情況(以上由省政府辦公廳供稿)。同時記述外事僑務臺港澳工作(由省外事辦供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供稿)、信訪工作(由省信訪局供稿)、行政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由省政府行政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4.政協青海省委員會。主要記述重要會議(只記述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重要文件(摘要收錄常委會報告等重要文件)、重要活動、專門委員會工作等方面的情況(以上由省政協辦公廳供稿)。
5.民主黨派與工商聯。主要記述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青海省委員會(由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青海省委員會供稿)、中國民主同盟青海省委員會(由中國民主同盟青海省委員會供稿)、中國民主建國會青海省委員會(由中國民主建國會青海省委員會供稿)、中國農工民主黨青海省委員會(由中國農工民主黨青海省委員會供稿)、九三學社青海省委員會(由九三學社青海省委員會供稿)、青海省工商業聯合會(由青海省工商業聯合會供稿)等方面的工作(上述各民主黨派稿件內容統一設綜述、組織建設、參政議政、調查研究、社會服務、重要會議、重要活動等條目)。
6.群眾團體。主要記述青海省總工會(由青海省總工會供稿)、共青團青海省委員會(由共青團青海省委員會供稿)、青海省婦女聯合會(由青海省婦女聯合會供稿)、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由青海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供稿)、青海省科學技術協會(由青海省科學技術協會供稿)、青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由青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供稿)、青海省殘疾人聯合會(由青海省殘疾人聯合會供稿)、青海省紅十字會(由青海省紅十字會供稿)等方面的工作。
(七)軍事。主要記述青海省軍區(由青海省軍區供稿)、武警青??傟牐ㄓ晌渚嗪?傟牴└澹⑷嗣穹揽眨ㄓ墒∪朔擂k供稿)等方面的工作。
(八)法治。主要記述政法委工作(由省委政法委供稿)、政府法制(由省政府法制辦供稿)、法院(由省法院供稿)、檢察(由省檢察院供稿)、公安(由省公安廳供稿)、司法(由省司法廳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九)經濟
1.經濟管理。主要記述發展和改革(由省發展改革委供稿)、能源(由省能源局供稿)、國有資產監管(由省國資委供稿)、審計(由省審計廳供稿)、統計(由省統計局供稿)、調查(由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供稿)、工商行政管理(由省工商局供稿)、質量技術監督(由省質監局供稿)、安全生產監管(由省安全監管局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2.農牧林水。主要記述農牧業(由省農牧廳供稿)、林業(由省林業廳供稿)、水利(由省水利廳供稿)、扶貧開發(由省扶貧局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3.工業。主要記述工業經濟管理(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供稿)、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由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供稿)、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由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供稿)、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由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供稿)、西寧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西寧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供稿)、青海省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青海省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供稿)、青海省能源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青海省能源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供稿)、青海省物資產業集團總公司(由青海省物資產業集團總公司供稿)、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由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供稿)、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由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供稿)、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由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供稿)、中國鋁業青海分公司(由中國鋁業青海分公司供稿)、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由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供稿)等方面的工作。
4.經濟開發區。主要記述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由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供稿)、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由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供稿)、海東工業園區(由海東工業園區管委會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5.商貿。主要記述內外貿易(由省商務廳供稿) 、糧食工作(由省糧食局供稿)、供銷合作工作(由省供銷聯社供稿)、儲備物資管理(由省儲備物資管理局供稿)、出入境檢驗檢疫(由青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供稿)、煙草專賣(由省煙草專賣局供稿)、進出口管理(由西寧海關供稿)、中石油青海成品油銷售(由中石油青海銷售分公司)、中石化青海成品油銷售(由中石化青海分公司)等方面的情況。
6.交通?通信?郵政?旅游。主要記述公路交通(由省交通運輸廳供稿)、鐵路運營(由青藏鐵路公司供稿)、航空運營(由青海民用機場有限責任公司供稿)、通信管理(由省通信管理局供稿)、中國電信青海分公司(由青海電信公司供稿)、中國聯通青海分公司(由青海聯通公司供稿)、中國移動青海有限公司(由青海移動公司供稿)、無線電管理(由省無線電管理辦公室供稿)、郵政管理(由省郵政管理局供稿)、中國郵政青海分公司(由青海郵政公司供稿)、旅游業(由省旅游局供稿)、青海湖景區管理(由青海湖景區管理局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7.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城鄉建設。主要記述國土資源管理(由省國土資源廳供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由省地勘局供稿)、測繪地理信息(由省測繪局供稿)、環境保護(由省環境保護廳供稿)、住房和城鄉建設(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8.財政?稅務。主要記述財政(由省財政廳供稿)、國家稅務(由省國稅局供稿)、地方稅務(由省地稅局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9.金融。主要記述青海省金融工作辦公室(由省金融辦供稿)、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由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供稿)、中國銀監會青海銀監局(由中國銀監會青海銀監局供稿)、中國證監會青海證監局(由中國證監會青海證監局供稿)、中國保監會青海保監局(由中國保監會青海保監局供稿)、中國工商銀行青海省分行(由中國工商銀行青海省分行供稿)、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由中國農業銀行青海省分行供稿)、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由中國銀行青海省分行供稿)、中國建設銀行青海省分行(由中國建設銀行青海省分行供稿)、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青海省分行(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青海省分行供稿)、國家開發銀行青海省分行(由國家開發銀行青海省分行供稿)、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青海省分行(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青海省分行供稿)、青海銀行(由青海銀行供稿)、青海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由青海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供稿)、交通銀行青海省分行(由交通銀行青海省分行供稿)、中國銀聯青海分公司(由中國銀聯青海分公司供稿)、人保財險青海分公司(由人保財險青海分公司供稿)、人保壽險青海分公司(由人保壽險青海分公司供稿)、太平洋產險青海分公司(由太平洋產險青海分公司供稿)等方面的工作。
(十)社會事業
1.氣象?地震。主要記述氣象工作(由省氣象局供稿)和地震工作(由省地震局供稿)。
2.教育?科技。主要記述教育行政管理(由省教育廳供稿)、青海大學(由青海大學供稿)、青海師范大學(由青海師范大學供稿)、青海民族大學(由青海民族大學供稿)、青海廣播電視大學(青海開放大學)(由青海廣播電視大學供稿)、青海科技(由省科技廳供稿)、社會科學研究(由省社科聯供稿)、青海鹽湖研究(由青海鹽湖研究所供稿)、高原生物研究(由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3.文化。主要記述文化新聞出版管理(由省文化新聞出版廳供稿)、廣播影視(由省廣電局供稿)、青海日報社(由青海日報社供稿)、地方志工作(由省志辦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4.衛生?體育。主要記述衛生計生(由省衛生計生委供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供稿)、體育工作(由省體育局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5.民族宗教?民政?人民生活。主要記述民族宗教事務管理(由省民宗委供稿)、民政事業(由省民政廳供稿)、人民生活(由省統計局供稿)等方面的情況。
(十一)市州概覽。主要記述各市州及所屬縣等方面的情況,由各市州負責統一供稿。市州內容可較為全面地反映本地區自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的情況;所屬縣內容要相對簡要,主要介紹該地區自然、資源、行政區劃、人口與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并高度概括、簡明扼要地記述其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綜合性情況。
(十二)集體?人物(國家和省級英模由省總工會提供;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獎勵的單位和個人,由獲得表彰獎勵的省級對口單位提供;其他內容由青海年鑒社組稿)。
(十三)統計資料。(由省統計局按照2015年版《青海年鑒》統計資料所列內容供稿)。
(十四)地方性法規。收錄2015年公布的地方性法規(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供稿)。
四、條目設置與寫作要求
(一)條目設置
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稿件統一設“綜述”和其他記事性條目;市州稿件統一設“概況”“綜述”和其他記事性條目,所屬各縣統一只設“概況”和“經濟社會發展綜述”2個條目。條目根據事以類聚的原則設置,每個條目反映一個完整的信息單位,各條目之間為并列關系,互不統屬,具有排他性。條目設置要力求體現地區特色和行業特點,突出反映主要業務和重要工作,擇要記之。一般單位文稿的條目數控制在10個左右,省直機關及市州稿件的條目數一般控制在18個以內。每個條目的字數掌握在300字左右。
(二)常見條目的寫法
1.綜述條目的寫法。綜述是對某一地區、行業、系統、部門、單位記述年份內發展變化情況的系統總結、分析和評價,起著開宗明義、提綱挈領、囊括全局全貌的作用,一般由四個方面構成,即:全面反映,歸納特點,闡明得失,列舉數字和事實。
2.概況條目的寫法。各市州縣概況主要介紹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區位特點、主要資源、行政區劃、民族、人口,以及取得的重要榮譽等情況。
3.記事條目的寫法。以記敘為主,兼具說明。在記述中,有的還需對其狀貌或性質作必要的說明,對其成因來源作背景說明,對零散的事實作概括說明。記事條目的記敘方法,要求客觀準確,要素齊全,開門見山,直陳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情況、原因和結果。記事條目要有文采,但要簡潔平實流暢,不要對人物作心理刻畫;可以有鮮明的主題,但要含而不露,用事實說話,不表述任何主觀見解,不作任意褒貶和評論;在敘述中要突出年度性,正確處理記載年度內資料與記載年度外資料的關系。表達要準確恰當,不夸張、不溢美、不針砭,不用華麗詞藻或感情色彩很濃的詞語。記事條目又稱專題條目、動態信息條目或典型性條目,重點記大事、要事、新鮮事、特別事、典型事,但反映事業、事項、事物整體發展變化的基本常規內容也不能遺漏,否則,就缺失了資料的連續性和可比性。
4.常見記事條目的記述內容。
(1)事件條目:以重要事件為對象,主要記述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原因、結果、影響等情況。
(2)活動條目:以重要活動為對象,主要記述其時間、地點、過程、意義、效果等內容。如援建工程,既要寫出該工程的項目名稱、地理位置、援建的目的及規模,工程竣工及正式啟用的時間,還要介紹項目標準等數據,以及創新的方式方法等。
(3)會議條目:以重要會議為對象,既要記述會議名稱、召開的時間地點、召開單位及規模、出席人員、主要議題等基本情況,更要重點記述會議所取得的實質性成效,如做出的重大決策、提出的新觀點、取得的成果等。
(4)成果(產品)條目:以重要產品或重大科技成果為對象,主要記述其名稱、完成單位、完成時間、性能特點、獲獎等級、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及其意義等內容。
(5)重要決定條目:以重要決定、決議為對象,主要記述其背景、時間、主要內容等。
(6)具體工作條目:以某地區、某行業、某系統、某部門、某單位的某一項工作為對象,對基本情況如性質、特點、規模、范圍、措施等要簡略寫,常規工作概括寫,主要寫改革創新、優化管理、科技進步方面的新舉措,以及新業績、新局面、新水平等,必要時可簡要做點歷史回溯,原則上不寫未來展望。
(7)新生事物條目:以各行各業新生事物為對象,主要記述其產生的背景、意義、現狀等情況。
(8)社會自然現象條目:以人們特別關注的社會百態、自然環境為對象,主要記述其時間、經過、結果、影響及知情者等內容。
(9)人物條目:以對社會具有杰出貢獻或重要影響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界人物或新聞人物、逝世人物為對象,主要記述其姓名、職務或職稱、性別(只注明女性)、民族(只注明少數民族)、年齡、籍貫、主要學歷和經歷等基本情況,重點記述主要事跡、成就、著作、影響、突出貢獻和獲得榮譽等。
(10)古跡與旅游景點介紹條目:以歷史古跡與旅游景點為對象,主要記述其地點、狀貌、特色、風情、傳說、景點建設、游覽人次,以及獲得人類物質遺產或非物質遺產稱號等情況。
(11)問題性條目:以問題為對象,主要記述其失誤程度、教訓、影響、原因、補救措施等情況。
(12)出版動態條目:以重要的書刊音像制品出版為對象,主要記述其名稱、作者、出版情況、版本、提要(書名沿革、題意解釋、論著內容和主題、學術價值、創作意圖、獲獎情況、作者生平)等情況。
(13)機構(團體)條目:以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為對象,主要記述其機構名稱、組織性質、基本職能、主要工作和突出成就等情況。
(14)學術性條目:以科學研究中的新理論、新發現、新突破為對象,主要記述其研究單位(個人)、研究內容、社會價值、社會影響、重要意義、獲獎情況等情況。
(15)黨和國家領導人考察條目:主要記述其考察的時間、地點、領導人姓名、主要考察情況等情況。如有必要,對領導人在考察中重要的講話和指示精神也可做簡要地記述。
(16)地方性法規條目:主要記述其何時何會議通過、批準,何時公布,何時施行,主要條文精神及發布的意義等情況。
(三)文稿撰寫中應注意的問題。
1.文稿標點符號、數字、計量單位的使用,分別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頒布的《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GB/T 15835-2011)、《量和單位》(GB3100-3102-93)等國家標準執行。
2.并列的書名號、引號之間不加頓號(、),如:《標點符號用法》《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500米”“2298千米”。
3.較長的經濟或財務數據中不使用分節號,如“15860元”不應表述為“15,860元”。
4.同一條目中,表述相同事物的數量,應使用相同的計量單位,保持前后一致。
5.根據國家計量單位使用規定,“畝”為非法定計量單位,原則上不再使用,表述同樣問題的計量請用“公頃”作單位。
6.文字表述中(表格除外),除攝氏度(℃)、角度(°)、角分(′)、角秒(″)和記述某些產品的規格、計算公式、技術參數外,其他表示數量的計量單位一律使用漢字表述,不使用符號型的計量單位表述,如:“500米”“2298千米”“1000平方米”不應表述為“500m”“2298km”“1000㎡”;“0.8安培” 不應表述為“0.8A”。
7.文稿中較長的數字可以萬、億為單位進行表述,小數點后一般只保留兩位數,如“1.85萬噸”“23.54億元”等。
8.國家領導人及重要人物,統一用職務(職稱)加姓名的方式表述,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姓名之后不再綴加“同志”“先生”“女士”等稱謂。同一條目中重復出現同一人物時,除首次出現時寫明職務外,其后可只寫姓名。
9.標題中的地名、機構名可用規范性簡稱,但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現時應用全稱,再次出現時可用簡稱。
10. 文稿應用第三人稱撰寫,避免出現“我廳”“我縣”“我單位”等第一人稱的表述。
11.文中的縮略語一般應用引號引起來,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十三五”規劃、“五四”運動等。
12.定型的歷史事件紀念日表示時間的數字之間有的有分隔符號(?),有的沒有,不能一概而書,應分辨情況,按照約定俗成的表述方法書寫,如“五四”運動不能寫作“五?四”運動; “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不能寫作“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等。
13.表示時間的數字寫法。凡用公歷記述的時間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2015年1月1日”, 不應寫作“二○一五年一月一日”。 表示連續2天以上日期的,起止日之間統一用“至”,且不省略起始時間的“日”字,如“13日至16日”。用農歷記述的時間和歷史紀年應用漢字表述,如“農歷八月十五日”“清康熙二十年”,不應寫為“農歷8月15日”“清康熙20年”。
14.盡量減少時態助詞“了”的使用。對于連續表達完成時態的句子或句群,一般只在末句中用“了”。如果在不影響本意、不造成歧義的情況下,末句中的“了”或單個語句中的“了”也可不用,如“達到了國家標準”,可表述為“達到國家標準”。
15.稿件內容基本上反映的是當年度的情況,為使文字精煉、避免重復,無需在每個條目首句或在同一條目中反復表明年度時間,如“2014年,……2014年,……”。在同一語境、時間概念未發生變化、不造成歧義的情況下,能不用時間指向的盡量不用,或用“全年”“當年”等其他簡潔性語言進行表述。
附件:《青海年鑒》(2016年)撰稿人名單回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