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建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訪樂都縣瞿曇鎮黨委書記陳振華
記者:作為一個領導團隊,學習作用重大。瞿曇鎮在發展過程中,如何抓班子建設,發揮堅強領導核心作用?
陳振華:組織建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瞿曇鎮黨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相關政策和精神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創建“五個好”黨委為目標,通過實施“三項工程”、實現“四個結合”,使全鎮黨的執政能力不斷加強,為構建富裕文明和諧新瞿曇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以創建“學習型”領導班子為切入點,不斷加強黨委班子成員、機關干部、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學生村官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和黨的建設理論熱點問題以及有關基層民主管理內容的學習。通過加強學習,改進和加強了鎮村兩級領導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素質,提高了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組織保證。
記者:請具體談一下“四個結合”。這項工作開展后,如何不斷促進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陳振華:一是黨建工作與抓特色、調結構、建基地相結合,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上取得了新實效。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把發展現代農業、種植特色作物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農民增收的落腳點,利用當地富硒資源的優勢,大力開發富硒農產品。目前全鎮已形成小麥良種繁育、油菜籽、雙壟全膜洋芋、富硒溫棚蔬菜、中藥材種植、苗木種植六大基地,基地建設有力地支持了種植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民增收。二是黨建工作與抓培訓、輸勞務、促增收相結合,在農民增收上取得新實效。黨委、政府牢固樹立“農民增收抓勞務”的思想,重點以輸出建筑業、運輸業、季節性務工為主。三是黨建工作與抓項目、夯基礎、促發展相結合,在為民辦實事上取得新實效。鎮黨委積極爭項目、報項目、跑項目,努力改變全鎮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四是黨建工作與抓民生、保穩定、促和諧相結合,在惠及民生上取得新實效。鎮黨委全面落實國家惠農政策,繼續實施了179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項目和462戶獎勵性住房建設項目;全面落實兌現支農惠農政策及各類獎勵扶助資金。
記者:您提到了狠抓項目建設,有具體的方向嗎?
陳振華:今年,我們瞿曇鎮要爭取項目資金約1億元,提出了為民辦實事十項承諾。具體內容為,實施新聯、磨臺村“黨政軍企共建新農村”項目;實施臺沿等12村人畜飲水工程改造項目;實施斜溝門等6村1100畝中藥材種植項目;實施河西等4村100棟溫棚改造和500棟拱棚新建項目;實施晁家等12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實施魏家等5村村民飲水改造項目;實施盛家村渠道新建項目;實施河西村沿河防洪壩修建項目;實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和獎勵性住房建設項目;實施黨員活動室新建和維修項目。
記者:能否向我們介紹一下瞿曇鎮目前的發展情況?
陳振華:在全鎮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不懈努力下,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基本完成了村莊道路硬化;水利設施投入不斷加大,渠系配套逐步完善;黨的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成效顯著,連續多年被樂都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領導班子”;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社會各項事業健康、持續、和諧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群眾生產生活不斷改善。(謝彩英)
瞿曇鎮的發展前景廣闊——訪樂都縣瞿曇鎮鎮長李積榮
記者:很多人是先知道瞿曇寺,后了解瞿曇鎮的。目前,瞿曇鎮的基本情況如何?
李積榮:瞿曇鎮地處樂都縣南部山區,東接蒲臺鄉,西鄰峰堆鄉,南靠化隆回族自治縣,北與碾伯鎮接壤,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1公里,是省定38個貧困鎮之一。鎮域內平均海拔25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農作物以洋芋、小麥、油菜籽、豌豆為主。境內有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瞿曇寺,還有歷史悠久的藥草臺寺、瞿曇三洞(蓮花洞、官隆洞、隆國洞)等名勝古跡,以及風景優美的大石灘水庫、南山積雪、天然林場藥草臺等自然風光。
記者:作為一個省定的貧困鎮,你們是如何立足鎮情,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全鎮經濟發展?
李積榮: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來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收入進一步增長。種植業結構調整邁出實步,設置溫棚蔬菜基地、苗木生產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設,有力地支持了種植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畜牧工作穩中有進、林業工作重點突破、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強、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民政工作扎實推進后大大改善了群眾生活。
記者:能不能具體談談,你們是如何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增加群眾收入?
李積榮:近年來,瞿曇鎮黨委、政府把勞務經濟作為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生活條件的支撐點來抓,按照“農民增收抓勞務”的工作思路,積極想辦法、出主意、跑市場、強宣傳,通過政府組織、投親靠友、經紀人帶出等多種形式,不斷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切實增加了群眾收入,改善了群眾生活。2012年,全鎮勞務輸出9618人次,其中:省外輸出3600人次、省內輸出4502人次,實現經濟收入7124.1萬元,占全鎮經濟收入的43%。截至目前,勞務輸出5400人次,實現經濟收入3108.4萬元。
記者:瞿曇鎮在抓民生、保穩定、促和諧工作方面有什么具體的工作內容嗎?
李積榮:我們在全面落實國家惠農政策中,實施了179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項目和462戶獎勵性住房建設項目;全面落實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受災家庭臨時救濟制度。全鎮有98戶110人享受五保供養生活,有1008戶2897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并及時發放救災物資,全年發放各種補貼580.42萬元,發放救災面粉48噸;落實兌現國家退耕還林(草)補助款和糧食直補款422萬元,讓群眾得到實惠;落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518人,繳納參合金90.72萬元,參合率達98.5%,報銷大病醫藥費242.95萬元,有效解決了群眾看不起病、因病返貧的問題。同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8914人,繳納參保金106.39萬元,參保率達99%。
記者:瞿曇鎮今后發展思路和方向在何處?
李積榮:對于瞿曇鎮的發展,樂都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條溝經濟”,使瞿曇的中藥材種植、雙壟全膜洋芋、蠶豆種植等成為群眾增收的亮點。今年我們繼續以項目建設,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以農民增收為目標,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勞務經濟收入;繼續以新農村建設為中心,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繼續轉變政府職能、轉變觀念,強化為民服務的意識,樹立黨和國家的良好形象。上級部門領導多次蒞臨我鎮檢查指導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經濟發展工作、小集鎮建設、黨政軍企共建工作、文化旅游工作,解決了許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正是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各位領導的大力關心和幫助下,瞿曇鎮的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我想,今后瞿曇鎮的發展前景更加無限。(謝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