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當我們佇立在樂都縣瞿曇鎮風景區藥草臺時,定會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南山頂上終年不化的積雪在藍天白云下熠熠生輝,雪山下壯美的原始森林排列在你的腳邊;麥浪翻滾,青稞吐翠,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滋潤著一座又一座村莊。
這是一片有著厚重歷史和豐富人文底蘊的土地。翻開樂都的歷史典籍,你會發現,歷朝歷代都留有關于這片土地的記載。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騷客曾在這里深情詠嘆,破羌古城、趙充國屯田等古老的故事,書寫著這片土地的傳奇。在這片土地上,更有一座文化和藝術交融的圣殿——瞿曇寺,它向世人展示著樂都的無窮魅力,這座集皇家意志與民間智慧為一體的寺院,是河湟地區建筑藝術的完美集合。這片土地,名叫瞿曇。
據有關史料記載,民國時置瞿曇鄉,1950年沿舊制設瞿曇鄉,1958年成立瞿曇公社,1984年復設瞿曇鄉,2000年改設瞿曇鎮。
歷史的車輪軋過歲月的風塵后,嶄新的瞿曇矗立在了世人面前。在這座散發著濃濃歷史味道的城鎮,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的博大精深和現代化的氣息。了解了這里,你就會對“樂都是文化大縣”有一個更深的體會。
讓我們了解這樣一位瞿曇的文化名人——清末拔貢謝子元。謝子元以他的文章和畢生追求的耕讀思想,影響了整個樂都南山地區。關于這一點,有點文化的樂都人都由衷認可。在樂都南山地區,尤其是瞿曇鎮,只要是一個小學或初中畢業生,就能寫一手像樣的毛筆字,這絕不是偶然。
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襯托著瞿曇現代化的發展氣息。在鎮黨委和鎮政府的努力下,領導班子成員抓作風建設、促工作落實,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富裕”的目標,以高度的責任感重視、關心、支持“三農工作”,不斷解放思想,扎實苦干。在全鎮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今天,當你走進瞿曇,從一張張笑臉中就可以印證瞿曇實現夢想的信心。
瞿曇是深厚的,瞿曇要飛躍。瞿曇揚帆起航,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謝彩英)
瞿曇寺“花兒”會:非物質文化寶貴遺產
瞿曇寺“花兒”會因起源、并流傳于樂都縣瞿曇寺一帶而得名。同時,也是當地的廟會,從農歷六月十四到十六日,共三天。
瞿曇寺“花兒”會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底蘊,對“花兒”會的生成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樂都縣是河湟地區有名的“文化縣”,瞿曇寺“花兒”會是研究大型民俗活動與地方文化發展關系的典型個案。瞿曇寺“花兒”會在當地發揮著促進民間物資交流、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豐富民眾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2006年5月20日,瞿曇寺“花兒”會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謝彩英整理)
“南山射箭”: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
南山射箭,指的是居住在樂都南山的瞿曇、中壩等十個鄉鎮約100個行政村的村民,不定期舉行的各類射箭比賽。傳統上,每年的射箭比賽都是在農閑、豐收、喜慶之時舉行,射箭隊之間的比賽自由商定,可在本鄉鎮的村與村之間舉行,也可跨鄉鎮比賽。
瞿曇鎮成立射箭協會,不僅有效地保護、傳承和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推廣普及群眾性射箭運動,而且在宣傳瞿曇、推介瞿曇,加強對外文化體育交流方面將發揮重要的橋梁作用。(謝彩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