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三江源國家公園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公園名單。建設國家公園,在于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也就是說,三江源升級為國家公園并不僅僅是概念、范圍和分區方式的變化,而是保護理念和政策的重大變化。具體而言,國家公園是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在對國家公園內生態系統進行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的同時,不僅要傳承這些自然區域承載的文化遺產、人文要素,還要肩負著生態扶貧、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等多重任務,且由國家根據現實發展需要、從全局的角度進行科學謀劃和布局,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
逐步建立牧民身份轉換參與生態保護機制。世代生活在三江源地區的牧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經融入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當中,成為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城鎮化已成為趨勢,但眾多牧民還是愿意保留自身的民族傳統和文化,崇尚其中蘊含的“自然保護、天人合一”理念?;谝酝鷳B移民政策的經驗,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把原住居民身份轉變為生態管護員參與到國家公園的保護與管理中來。同時,通過長期的教育和培訓,促使牧民轉變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融入到國家公園的環境教育和資源保護中,在服務業發展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擺脫貧困,努力實現脫貧致富,成為永遠不離開的國家公園守望者。此外,生活在國家公園內的原住居民不僅可以通過自愿移民搬遷,也可以通過參與生態保護或特許經營活動等獲取相應收入,過上幸福美好的公園化生活。讓世代居住在園區內的牧民成為國家公園生態管護的主體,并使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生態保護中發揮積極作用,這是我國國家公園建設中的一大亮點。
從生物多樣性來重新認識“草原鼠害”。鼠兔作為青藏高原生物鏈上的重要環節,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完整性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對高原草地生態系統的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以往對三江源生態退化的原因分析大都歸咎于“草原鼠害”,而且人鼠大戰已持續了半個多世紀,草原滅鼠工程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效果尚需考察。國內外相關學者通過對比實驗論證:一是滅鼠的區域相對未滅鼠的區域,草場生物量并未得到顯著提高。二是滅鼠不但會使以鼠兔為生的獸類分布密度降低,連許多原本依靠鼠兔洞作為棲息地的鳥類數量也大為減少。三是在草場質量好的地區,由于草長得高,不利于鼠兔發現捕食者,鼠兔的存活率顯著下降。為此,有長期研究三江源生態保護的野生動物學專家為“鼠兔正名”,草場退化不是由鼠兔的數量直接決定的。一是鼠兔種群增加是過度放牧和草原退化的標志,而非起因。二是盲目的滅鼠行動既會造成草原退化,也會破壞高原生物多樣性。也就是說,鼠兔、人、牲畜和牧場共同存在了幾千年,彼此間生命相連。從生態系統考慮,鼠的作用具有雙面性,不能簡單、籠統地定為鼠害。從生態平衡的視角看,因為有了它們,有時還能產生有益的作用,如攜帶傳播種子、疏松土壤等,由于鼠的參與還加速了系統內能量的流通和物質循環。可以講鼠兔是三江源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它們不僅是高原食物鏈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其蜿蜒曲折的洞穴客觀上發揮了盛水和保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是“中華水塔”的毛細血管。
逐步優化和拆除網圍欄以便利野生動物活動。建設網圍欄本是恢復草原植被的臨時性、季節性措施,草場承包經營后成為劃分牧戶草場承包邊界的重要手段。在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二期工程項目時,在總投資中預算大量的資金建設網圍欄就成為一種“路徑依賴”。這些草原上密集分布的“鐵絲長城”雖然在短期內發揮了恢復草原植被的作用,但阻礙了野生動物的遷徙通道,破壞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使他們的生存環境碎片化。網圍欄還讓以前到處游牧的牲畜通過糞便“播種”草種的方式消失殆盡,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植物的繁育乃至多樣性。因此,必須優化網圍欄布局,探索拆除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和普氏原羚、鵝喉羚、藏野驢等野生動物重要遷徙地、自然保護區關鍵區、公路鐵路等人工設施阻礙野生動物活動區域的網圍欄,對網圍欄問題予以科學解決。
以政策引導創新探索特許經營產業機制。實行公園內產業活動的特許經營,是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的基本權責,也是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具體體現,不僅可以有效管控園區內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效降低園區內執法、管理和服務的成本,還可以積極探索園區內“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經過公開競爭程序優選受許人,依法授權其在國家公園內開展規定期限、性質、范圍和數量的非資源消耗性經營活動,并繳納特許經營費。其表現方式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通過政策引導,匯聚各方資源,重點開展了三個產業的特許經營試點:一是不擾動生態系統及其過程的高端自然體驗和環境教育產業;二是符合國家禁牧限牧政策要求的有機畜牧業;三是優秀傳統文化產業。特別是先后授權當地社區和相關企業分別在瀾滄江源園區和黃河源園區開展的自然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項目以及有機畜產品特許經營項目,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總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不是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結束,而是具有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新起點。要在進一步總結自然保護區方式保護成效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索運用國家公園模式實現三江源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確保“中華水塔”堅固又豐沛。(單位均為中共青海省委黨校:馬洪波 劉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