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是青海代表團媒體開放日,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建軍就青海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新華社記者:請問青海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將采取哪些措施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
王建軍:你提的問題是一個順天時、連地利、講人和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也是一種全新的體制探索,黨中央、國務院把這一重任交給了青海省委、省政府,交給了青海598萬各族人民,我們既感到無上光榮,也感到責任重大。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既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個重大理論課題,也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一個重大實踐命題,要解決的是水與生命的問題,人因水而生,社會因水而榮,自然界也因江河而盛,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根、傳承之脈。從這個意義上講,治青方略,水為大政。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海的生態文明建設,總書記強調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是青海義不容辭又來不得半點閃失的重大責任,要求我們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2015年1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按照方案要求,堅持依法、綠色、全民、智慧、和諧、科學、開放建園,一是建立統一管理體制。組建了省州縣鄉村五級國家公園管理實體,基本解決了“九龍治水”的局面。二是建立規范管控制度。起草了第一個國家公園的《總體規劃》、《試行條例》和《技術標準指南》,有效支撐了國家公園管理所需。三是建立牧民參與共享機制。為三江源牧民提供了14萬個公益管理崗位,戶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四是建立廣泛合作機制。開設國家公園管理方向專業學科,同時與科研、金融、非政府組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目前正在與中科院加緊組建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五是建立宣傳推介機制。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全國媒體行”大型采訪活動,對三江源國家公園官方網站進行了全面改版升級。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強化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改革,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做出青海應有的貢獻。一是強化規劃落實。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原則、布局、定位和目標,推動各項管理措施落地,確保到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到2025年實現管理運行有序有效,到2035年建成我國國家公園的典范和現代國家公園。二是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按照所有權和監管權相對分離、開發與保護相對分離的原則,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綜合管理、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監管體制、生態環境保護及監管體制、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體制新格局。三是強化保護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公園主體、全民參與的生態保護機制,推進各項制度建設邁上新臺階。四是強化開放建設。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公園的合作交流,建立國內外“友好公園”關系,推動建立生態保護共建共享機制。加快建設配套支撐體系,建立國家公園論壇長效機制。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更好地向世人展示三江源頭的壯美博大和雄渾魅力。 ( 羅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