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雖然降雪已經過去多日,但是乘車向著海拔2900多米的西寧市湟中縣群加藏族鄉下圈村行進時,道路兩旁的樹林以及遠處的山峰依舊被未消融的積雪所覆蓋,放眼望去,一副冬季的白色畫卷。
“你別看越往村子里走冬天的氣息越濃,可是我們心里覺得比哪一年都過得‘暖和’。”距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村黨支部書記曹學順笑著對記者說道。
下圈村,是距離湟中縣城最遠的幾個村子之一,過去由于交通不便、沒有集體經濟、外出務工不方便和晝夜溫差過大不利于種植傳統農作物等原因,村里一直沒有什么發展,村民除了靠天吃飯以外基本沒有任何額外收入,是縣上的貧困村。然而自2015年末開始,這個山溝里的村子迎來了“春天”。
走進村子,干凈平整的水泥路、家家戶戶整齊的房屋以及新修的村民文化活動廣場都似乎在向大家展示這里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轉變,特別是村內一處大型的旅游度假山莊尤其引人注目。曹學順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靠著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實實在在的嘗到了甜頭。
隨著2015年美麗鄉村項目的實施,下圈村不僅改變了過去的村容村貌,更是爭取到了縣上300萬元的旅游扶貧項目,2016年項目正式落地,旅游度假山莊開建,村里的12戶貧困戶全部免費入股,并且在去年的11月拿到了每戶1萬元的分紅。
“項目很快就落地并且承包出去了,每年會固定給村集體分紅25萬元,除去貧困戶的分紅,剩余的13萬元都用于再投資和村上的道路水路維護,解決了村兩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曹學順說。
旅游扶貧項目讓村子看到了脫貧的希望,縣林業局又為村民打了一劑強心針。2016年,縣林業局免費為每戶貧困戶提供了15000棵青海云杉的樹苗并進行了種植技術培訓,給貧困戶真正留下了一份家底。
“黨和政府對我們真是沒話說,過去我們一家全年的收入還不到2000元,如今不僅有了分紅,有了這些苗木,而且扶貧工作隊還給我找了一份護林員的工作,一個月的工資就有1800元,過去這些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說起近年來家中發生的變化,貧困戶趙海明有著說不完的感激,而他護林員的工作,正是湟中縣森林公安局的駐村扶貧工作隊爭取來的。為了防止貧困戶再次返貧,工作隊為有意愿和有勞動力的6名貧困戶找到了護林員的工作,讓他們有一份長期穩定的收入。
2017年底,下圈村全面脫貧。貧困戶擺脫了貧困,村里有了項目,村集體有了錢,也進一步激發了全體村民致富的強烈愿望??h上給村里的50萬元互助資金成為了村民們致富的希望。村上在成立了互助資金協會后,對申請的村民進行考核調查,進行貸款扶持。
藏族村民旦正用申請的5萬元互助資金貸款開起了藏家樂,僅僅一年時間就賺了8萬元的利潤。
“我們這里雖然地處偏遠,卻有著群加林場這樣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目前我們村里已經有了9家農家樂經營戶,去年也嘗試著種植了5.3公頃的花海,吸引了不少游客,等到旅游度假山莊正式營業,不僅可以解決至少30名勞動力就業,還會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我們的村子,現在大家都信心滿滿,要把我們下圈村打造成一個真正的旅游度假村,讓這個過去貧困的小山村變得紅火起來。”曹學順說。(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