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江源疊翠萬年,青海責無旁貸。為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長效機制,2012年10月,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4年間,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按照《慈善法》、《基金會管理條例》和章程,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交流與合作,著力打造了一批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生態公益項目,擴大了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針對基金會發起成立的背景、意義及進展成效等有關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福海。
記者:請介紹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成立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馬福海:2000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區生態系統宏觀結構局部改善,水源涵養能力整體提高,草地退化趨勢逐步遏制,森林生態功能增強,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物多樣性增加,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有效改善,三江源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由于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響,三江源區生態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完全遏制,生態保護和建設事業任重道遠,需要青海在國家支持下舉全省之力持續奮斗,也需要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付出不懈的努力。
在此背景下,經過多年醞釀籌備,2012年10月22日,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正式掛牌成立?;饡怯汕嗪J∪嗣裾褪匈Y產投資管理公司發起成立的公募基金會,原始資本金1000萬元。2016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相關要求,基金會被省民政廳評定為我省第一批慈善公益3A組織。
基金會的宗旨是多方籌措資金,用于資助與三江源生態保護相關的各類公益活動及項目,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長效機制,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造福人類。目的是保護三江源環境,發展三江源保護公益事業,為建立生態保護建設長效機制提供資金支持。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無疑為三江源生態保護事業搭建了新的平臺,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保障。成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就是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多渠道籌集資金,搭建平臺,用于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建設,以建立生態保護長效機制,推動生態建設取得更大成效。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特別是調動起當地農牧民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融資平臺、合作平臺的作用,為三江源生態保護事業提供有效支持。成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項重要決策,是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的重大實踐?;饡某闪?,標志著我省在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和社會化、市場化募集保護與建設資金等方面有了新舉措,邁出了新步伐,對于加快推進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區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記者: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馬福海:基金會依據章程開展以下工作:開展促進三江源生態保護的募捐活動,接受海內外熱心環保公益事業的有關組織和個人的捐助;資助三江源資源與生態保護項目,開展與三江源資源和生態保護相關的管理培訓、宣傳教育、學術交流等活動;支持和資助促進三江源生態保護事業發展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示范項目;資助有發展前景的資源、環保工程;開展和資助促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及有關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獎勵對三江源生態保護事業有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為擴大本基金會資金規模而進行的基金保值、增值運作和投資活動。
近年來,基金會開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原始資本金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1000萬。根據國務院《基金會管理條例》和基金會《章程》規定,逐步建立了原始資本金保值增值長效機制,最大程度提高資金管理使用效益,依法依規委托正規金融機構進行資金管理運作。4年多來,原始資本金在原有1000萬元的基礎上增加至2700萬元,實際增加1700萬元。到目前為止,原始資本金加固定資產已超過了3000萬元。二是募集資金突破1000萬。幾年來,我們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效益普遍降低的情況下,主動適應新常態,多次與國內相關大型企業、省內有關企業、金融機構的負責人座談交流,介紹三江源生態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和生態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最大程度地調動各方面的參與熱情。目前,基金會已累計募集資金物資價值人民幣1116萬元。三是完成公益性項目支出1000萬元。我們主動與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農牧廳、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省生態保護和建設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加強聯系,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高質量、高標準完成20多項具有示范作用的公益項目,累計完成三江源生態保護公益性項目支出1084萬元。最近,基金會與果洛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達成共識,積極實施生態環保示范村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提高了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
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創辦《三江源生態》雜志,該雜志以大型公益性傳播媒介為自身定位,主要開設高層瞭望、本期關注、深讀三江源、綠色經典、我們在行動等欄目,每期發行3000冊,目前已出刊10期,以贈閱的形式發行33000冊,受到各方廣泛好評。同時,為擴大國際影響,同步刊發了《三江源生態》雜志英文版;利用基金會網站及時發布各類工作動態,至今約有5.3萬余人次瀏覽我會網站;與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經濟廣播委員會、青海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了“攜手同心,情注江源——三江流域媒體記者果洛行”活動,在中央廣播電臺經濟之聲、上海、山東、重慶廣播電臺等15個省市媒體發布稿件237篇;委托清華大學相關機構和青海大學三江源研究院共同編寫《三江源綠皮書》,以嚴謹而系統的學術論著,向國內外公眾介紹三江源生態環境現狀,拓展公眾參與“中華水塔”保護的熱情;出版了第一期《三江源生態影像》畫冊,以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三江源區美麗景象。
基金會主動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和登記管理機關的指導和管理,監事會積極作為,在項目設立、資金支付、重大活動中全程參與。幾年來,基金會年審均為合格。積極參加中國基金會中心網“中基透明指數”綜合評價。2014年基金會“中基透明指數”為100分,在全國3051家基金會中與96家基金會并列第一,全省排名第一,是省內唯一滿分指數的公益組織,進入了“中國最透明口袋”名單;2015年、2016年基金會“中基透明指數”繼續保持100分,在全國4975家基金會中與154家基金會并列第一,全省排名第一。目前志愿者人數已達到了224人,實現了檔案化管理。
記者: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啟動,青海生態地位再次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提出,“青海要努力實現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的轉變”,這是青海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的新實踐、新要求,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這一重大要求的現實需要。當前,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如何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參與國家公園建設?
馬福海:根據王國生書記在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體會議上關于“要以開放的戰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倡導建立三江源流域生態保護共建共享機制,探索設立保護和建設基金”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積極發揮基金會職能,積極參與國家公園建設。認真參與《三江源國家公園社會捐贈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在《管理辦法》中明確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接受社會參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募捐資金的程序、使用和管理等內容,為我會參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目前,根據《三江源國家公園社會捐贈管理辦法》研究制定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專項基金管理辦法》、《三江源國家公園社會捐贈財產管理實施細則》等配套細則;依規設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社會捐贈財務專戶”,并向社會進行了公布;受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委托,以基金會名義申報“三江源國家公園標識”,目前國家工商總局已按程序受理,注冊將于2017年10月完成。與此同時,三江源國家公園社會捐贈工作已經啟動,2016年年底,成功接受中信銀行西寧市分行捐贈的“支持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資金”20萬元,這是我省境內第一筆社會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捐贈資金,為擴大社會參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張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