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滿園春色才是春。作為居住著漢、蒙古、哈薩克等14個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各民族群眾共同培育的民族團結之花,迎著春風,開遍了大柴旦地區的每一個角落。
民族團結進步給村莊注入新希望
天空中依稀飄著幾片美麗的雪花,柳格高速公路向荒漠深處延伸。在道路前行的右側,出現了一些鋪面,讓人眼前一亮。
同行的大柴旦鎮副鎮長姚玉霞介紹,近年來,借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的巨大推力,馬海村依托高速公路從該村通過的優勢,在公路的一側修建了10間鋪面對外出租,既增加了村里的集體經濟收入,同時也提供給村民,開起汽車修理鋪等門店,提高村民收入。據了解,大柴旦行委近年來共整合資金5000余萬元,采取整村推進模式在馬海村實施了“黨政軍企共建示范村”活動,美麗鄉村建設取得實效,村民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以經濟發展推動了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開展。
馬海村是大柴旦地區兩個村之一,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個哈薩克族聚集村,是2002年返青安置的以哈薩克群眾為主的純牧業新建村,現有130戶牧民,總人口501人,哈力便是其中的一戶。
進入他家的大門,院子里停放著4輛新舊不等的小型貨車和轎車,哈力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家里現有10匹馬、10頭牛、20峰駱駝。”另外,他家還獲得2016年草原生態補助獎勵資金4萬多元。
就在同一家人聊天時,進來一個約莫四五歲的小女孩,沖著姚玉霞喊了一聲“姚媽媽”,看上去十分親切的樣子。兩年前,哈力的女兒文提庫麗玩耍時不慎被油燙傷,時任大柴旦行委副主任的援青干部徐善斌等各界愛心人士和當地干部群眾積極為文提庫麗捐款治療,到目前已捐了10多萬元。
哈力插話道:“這幾年除了大家捐款,姚鎮長對文提庫麗的幫助很大。”當時,由于孩子的父母不懂漢語,外出治療成了難題。姚玉霞聯系到西安的醫院,并親自將孩子送到西安進行治療。三年來她帶著文提庫麗往返大柴旦與西安很多次,小女孩的頭面部創傷也不斷得以治療,文提庫麗每次見到姚玉霞都喊她“姚媽媽”。
社區企業奏響民族團結進步曲
在大柴旦鎮人民路社區居委會里,設有一個叫“民族之家”的場所。為了給轄區各族群眾創造一個談心、交流、娛樂和受教育的環境,他們在辦公區專門騰出了一間較大的房子。
去年7月,小區居民談玉蘭身體不適,由于年邁不便,居委會便協調行委醫院醫務工作者上門提供醫療服務;自菜市場搬遷新址后,一個來回好幾公里,居委會便給轄區部分居民配置了購物車方便大家……諸如此類,雖然事情不大,但卻溫暖了轄區居民的心,融洽了各民族的關系,促進了社會和諧安定。
青海能源魚卡有限公司在職員工1041人,來自9個不同民族,其中回族員工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在企業發展建設中,少數民族職工地位突出,作用明顯。2015年8月,公司回族員工馬舍來夫查出重病,需巨額費用治療,公司向全體員工發起愛心捐款倡議,大家紛紛慷慨解囊、募得善款近5萬元,員工們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大愛樂章。
據了解,該公司積極秉承奉獻社會、回報社會的責任,多年來,堅持履行社會義務和責任,參與各類幫扶活動。2015年,組織為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捐資助學,共募得愛心捐款7000元,公司利用善款購置書包、文具盒、彩筆等學習用品和籃球、足球、羽毛球拍等體育器材,并將愛心物資送往哈薩克族聚居區的馬海小學。同時,在礦區內部也認真開展送溫暖、勤幫扶活動,自2013年至今,公司內部幫扶困難員工55人,其中少數民族34人,幫扶及獎勵資金達14萬元。
民族團結進步誕生和諧與希望
“我2012考上了青海民院,中航公司每年給我資助5000元,我非常感謝他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完成了學業。”哈薩克族群眾沙力合現在青海五彩堿業有限公司上班,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
據了解,為幫扶馬海村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大柴旦行委積極聯系企業幫扶,2012年與青海中航生態有限公司簽訂了資助協議,資助對象為馬海村在柴旦初高中部就讀的在校生和每年考錄的大學生。
此外,大柴旦礦業公司、國電公司大柴旦分公司、中航公司等多家企業為馬海村學校捐助40萬元,浙江援青干部也積極開展教育援助工作,建立了100余萬元的中小學教育獎勵基金,中化集團投入1230萬元改擴建行委中心學校,并新建幼兒園,開展教師培訓,啟動了中化助學圓夢行動,已累計為152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26.94萬元。
除了企業的幫扶,大柴旦工行委堅持把涉及群眾利益的民生問題作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并落實了六項關系群眾切實利益的惠民措施。大柴旦行委福利院及殘疾人托養中心、錫鐵山鎮幼兒園教學樓工程、行委文體活動中心、馬海村白水溝牲畜飲水工程等十件為民辦實事工程順利實施。同時,扎實推進城鄉低保一體化工作,努力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逐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不斷加大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力度,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2016年城鎮失業登記率1.26%,牧民勞動力轉移就業98人,實現勞務收入57.9萬元。
在創建工作中,榮獲省級先進集體2個、省級先進個人1名,在全區營造了比創建、創先進、爭優秀的濃厚氛圍。同時,涌現出了積極爭取項目改善民生、樂于助人的援青干部徐善斌、兢兢業業團結服務群眾的最美人民公務員永阿、自辦沙廠致富不忘村民的達布西力圖、帶領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第一書記”王占輝、十幾年如一日資助貧困少數民族學生完成學業的周海蓮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在全區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生動局面,各民族干部群眾一心向上,積極追求美好的生活。
正因有了民族團結進步夯實的基礎,大柴旦經濟社會發展一路高歌向前。經濟運行在和諧穩定環境的“護航”下,呈現出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實現了經濟質量和效益“雙提升”。201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8億元,增長13.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3億元,增長17.1%。
一幕幕、一樁樁民族團結故事,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感動,更是大柴旦各族群眾心手相連、親如一家的贊歌。(程宦寧 柴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