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處青藏高原的“三江之源”,被譽為“中華水塔”,生態環境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青海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青海的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省委、省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作為“三區”建設的主要內容,把生態保護作為青海省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責任,提出了“推進綠色勘查開發,保護生態環境”的新思路。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生態保護重大要求,以五大發展理念統領全省地勘工作布局,提出要全力推進綠色勘查開發,有效破解生態保護與地質礦產勘查開發之間的矛盾,為全面實現青海省“十三五”總體目標和“131”總體要求提供堅實的資源保障。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在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8年來,青海省安排各類非油氣類地勘項目4152項次,累計投入地勘資金160.67億元。地質勘查找礦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覆蓋率由2007年的7%提高到44%;圈定各類異常、礦化線索5300余處,發現普查基地、礦產地187處,提交可供開發礦產地85處,新增資源儲量達到前60年累積資源儲量的60%以上,在全國陸域首次發現了“可燃冰”,發現了全國第二大鎳礦——夏日哈木鎳礦,初步形成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新格局;在東部地區通過農業地質工作,首次發現了富硒富鍺土壤資源,為發展特色農業奠定了基礎。
資源的開發推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但也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生態保護相關要求,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堅決停止并有序退出三江源、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礦產勘查開發活動,把地質勘查重點轉移到地方政府支持、群眾愿意、環境承載力強、開發利用條件好的地區,重點加強優勢礦種、具有找礦潛力和國家緊缺礦種的勘查。
積極采取有效措施 實施和諧綠色勘查
2016年初,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召開推進綠色勘查開發專題工作會議,推廣“多彩模式”、“昆侖河經驗”,以示范項目帶動、推進綠色勘查工作。
青海省地礦局牽頭實施的東昆侖成礦帶昆侖河整裝勘查,一直作為東昆侖金礦找礦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受到了國土資源部的高度重視。東昆侖地區生態環境脆弱、高原植被恢復緩慢,且勘查區及其周邊又是重要旅游區,因此生態環境保護顯得尤為重要。該局將“環境管理體系”納入到日常管理中,把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項目的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嚴格監管,將項目實施對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同時要求昆侖河沿岸各項目組,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對沿途河道及周邊生活垃圾進行及時清理,對出現的道路病害及時治理。切實將地勘工作中各個環節生態保護落到實處,積累了綠色勘查經驗。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青南多彩地區率先實施綠色勘查,把地質勘查與生態保護、牧民利益、藏區和諧等要素有機結合,探索出在生態脆弱、藏民族聚集區、找礦遠景區開展綠色勘查的“多彩模式”,不僅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肯定、廣大牧民的擁護和支持,還有效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實現了找礦突破和生態保護的雙贏。
強化綠色勘查開發 助力精準扶貧脫貧
青海省作為礦產資源大省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依托資源優勢科學合理勘查開發,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打響脫貧攻堅戰猶有可為。
一是建立完善生態保護和礦產勘查開發標準,設立準入門檻,優先安排成礦條件好、生態環境適宜、群眾支持、地方政府配合、勘查后具備開發條件及社會投資主體有意愿的項目,盡快出成果,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二是探索推進綠色勘查開發、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新機制,加快推進綠色礦山示范區建設,建立和完善資源勘查開發利益共享機制,爭取地方政府和群眾的支持,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三是引導和督促礦產勘查和開發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促進資源勘查開發與地方發展、群眾致富互利共贏。
四是綠色勘查試點項目與外部環境協調、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尊重工作區群眾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積極主動幫助當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營造和諧勘查環境。
開展“綠色勘查開發年”活動 全力推進綠色勘查開發
2016年,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在全省開展“綠色勘查開發年”活動,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辦法和工藝技術等,最大限度減少勘查開發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擾動,總結提煉出一批符合我省實際的綠色勘查管理辦法、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工作程序及技術標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做法。旨在通過加強宣傳、教育、管理,將綠色勘查開發理念深植人心,營造綠色勘查的良好氛圍,逐步做到以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實現更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在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中,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設定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目標,優化勘查開發布局,合理劃定重點勘查開發區和禁止、限制勘查開發區,明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措施等,對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勘查開發項目一律不納入規劃。同時,要求各地勘主管局盡快選擇不同地區、不同景觀條件、不同礦種、不同工作階段的項目,開展綠色勘查試點。在繼續推進察爾汗、錫鐵山等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的基礎上,由點帶面引導企業創建綠色礦山。(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