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市——投資環境

來源: 青海發改委招商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13-11-04 14:14    編輯: 馬燕燕         

  一、交通通訊

  航空。1958年2月1日,西寧至蘭州航線正式開通。1974年11月2日,西寧至格爾木航線正式開通,航線距離638公里,空中飛行時間1.5小時。為加快西寧經濟、文化和旅游事業的發展,樂家灣機場的凈空條件差的情況,國家民航局和地方政府很重視,聯合投資近2億元修建了西寧曹家堡機場,該機場為二級機場,于1991年12月27日正式通航。該機場為二級機場,可供起降B-707、MP-80、T-154等中運程客機,機場海拔高度為2,160─2,179米,跑道長3,000米,寬45米,距市中心29公里,旅客流量高峰小時可達250人次。1999年,西寧曹家堡機場航線有:西寧─北京,西寧─上海,西寧─西安,西寧─蘭州,西寧─烏魯木齊,西寧─武漢,西寧─成都,西寧─廣州,西寧─格爾木等航線。

  鐵路。鐵路交通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化的交通運輸部門,對推動社會生產發展,促進物質交流,保證軍事供給等均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經過改革開放的二十年的建設,現擁有東去的蘭青鐵路、西進的青藏鐵路兩條主要干線,由西寧橫貫全省,北線有(西)寧大(通)、柴達木、茶卡三條支線。青藏線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西寧所管轄的鐵路,全長1,102.7公里,營業里程為1,100.1公里,主要擔負青海、西藏兩省和甘肅省的部分客貨運輸任務。固定資產為30.5億元。每天有十幾列火車從西寧市開出,直達北京、上海、青島、銀川、鄭州、蘭州、格爾木。

  公路。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公路運輸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投資修筑了五條主干線,即:甘青公路、寧張公路、青藏公路、青新公路、寧果公路。連接著15,692公里長的公路,形成了以西寧為中心,以通往各州縣的輻射線為骨干,伸向廣大農村牧區和廠礦的公路交通網。1999年,全市已有停車場100多家,為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基本上適應了人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由西寧市向西通拉薩,東向接甘肅的青藏公路,經修建,全線達二級路標準。通向果洛、玉樹、甘肅張掖及連接新疆的公路也達到二級路面。如今的西寧,不僅是青海省的交通中心,還成為支援西藏建設的運輸樞紐城市。

  郵電。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八五”、“九五”期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廣大郵電職工的共同努力下,西寧市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了連接國際、國內,城鄉牧區,四通八達,初具規模的通訊網絡。郵政快件、有聲信函、特快傳遞、電子信函、商品包裹、禮儀電報、無線尋呼、程控市話、公眾用戶圖文傳真等業務得到長足發展。計算機網絡通訊迅速崛起。萬門數字程控電話交換設備于1988年7月30日正式開通,使市話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西寧─青海鋁廠─大通”多模光纜傳輸的長途電路干線工程開通,使大通部分大企業納入了西寧郵電通訊網。自動轉報工程的開通,實現了全國省會局自動轉報聯網的規劃,加快了電報的傳遞速度,結束了人工半自動轉接電報的歷史。電話號碼由五位升為七位。實現了長途電話號碼微機查詢,用戶電報微機計費處理。以西寧為中心輻射廣大城鄉,溝通國內外的現代化郵電通訊網絡基本形成。

  二、城市建設

  新中國建立以來,西寧市的城市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交通、供水、供氣、供熱、園林綠化等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1999年底,西寧市城市道路總長383公里,面積為418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6.02平方米;有營運車輛659臺(其中小公共汽車389輛),每萬人平均擁有6.9標臺;建成6個水廠,日供水能力為47.39萬噸。排水管道總長144公里,每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為2.6公里;年供氣總量為8,513噸,氣化率為36.6%;每小時供熱能力達到2.8兆瓦,供熱總量為1,192,274百萬千焦,供熱面積達到24萬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為1,62O萬平方米,實有住宅736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為7平方米;建成區綠化面積742公頃,綠化覆蓋率為14%。

  三、科技、教育、文化、衛生

  西寧地區1999年底有科研機構48個,專業機構科研人員5,914人,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有大專院校6所,中等專業學校19所,普通中學80所,小學161所。城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9%,全市非文盲率達到98.2%;有專業文藝表演團體8個,電影放影單位90個,電臺、電視臺6座,體育場(館)2座,圖書館2個;有衛生院(所)381個,病床8196張,醫務人員11,879人。

  四、基礎設施

  5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20年以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西寧市在大規模的建設進程中逐步拓展投融資渠道,廣泛籌集建設資金,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努力提高投資效益。能源、原材料、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和城市公用設施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城市功能不斷增強,投資環境明顯改善。1950年至1978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3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2.9%,29年累計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5.86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4.5%。1979年至1998年20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3.7億元,是前29年累計完成投資的9.09倍,年均增長19.4%,累計新增固定資產141.8億元,是前29年的8.9倍,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3.2%。市政建設初具規模,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市內街道寬闊平坦,路邊綠樹成蔭,樓群新穎壯觀,街燈絢麗多彩,初步形成了管理水平較高、功能較為完備的市政公用設施體系。1998年,西寧市建成區面積53.79平方公里,各類房屋建筑面積1796萬平方米,日供水能力達到59.9萬噸,園林綠地面積492.7公頃。

亚洲涩福利高清在线